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
【爱国爱教】树立教会的美好形象
2024-08-21 作者:卢亚楠 来源:《爱国爱教 荣神益人》
A+
A-

经文:彼得前书2:11-17

亲爱的弟兄啊,你们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,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。你们在外邦人中,应当品行端正,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,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,便在鉴察的日子(“鉴察”或作“眷顾”)归荣耀给神。你们为主的缘故,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,或是在上的君王,或是君王所派、罚恶赏善的臣宰。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,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。你们虽是自由的,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(或作“阴毒”),总要作神的仆人。务要尊敬众人,亲爱教中的弟兄,敬畏神,尊敬君王。



在《彼得前书》的第二章,彼得劝勉当时的基督徒,作为被拣选的族类、君尊的祭司、圣洁的国度、属神的子民,他们承受了来自基督的特殊恩典,因此要过讨神喜悦的生活:在世俗世界的秩序中,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,承担起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和使命,彰显出基督徒的品行,在社会中树立基督徒群体——教会的美好形象。


一、敬畏神,尊敬众人

树立教会美好形象的驱动力源自教会内部。彼得教导说,作为蒙受了特殊恩典的基督徒当敬畏神。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,便会因主的缘故亲爱教中的弟兄,并且尊重、接纳众人。亲爱教中的弟兄,就是在基督耶稣里建立起亲密、友爱的团契。这样的团契能够滋养每一个基督徒,使他们培养出美好的品行,彼此接纳、支持、关爱。这样的团契也是基督徒践行神教导的重要支撑,当基督徒在团契中得到关怀与接纳时,他们才能更好地接纳身边的人。

要建立教会的美好形象不仅需要教会内部的侍奉,更要彰显出基督徒对外的见证。彼得指出,基督徒要品行端正,荣耀神,叫那些无端诽谤的人,因看见基督徒的好行为,便归荣耀于神。品行涉及一个人生活的所有层面,比如尊敬人,爱弟兄,作好妻子、好丈夫、好仆人,等等。《马太福音》5章16节说:“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,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,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。”基督徒分布在各行各业,我们的一言一行,不只是代表个人,往往还影响到基督教的整体形象和声誉。因此,作为基督徒,我们当展示基督徒的高尚素质,以包容的心胸待人处世,维护教会的良好形象,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社会各项事业,以感恩的心奉献社会。


二、奉公守法,爱国爱教

爱国的内涵很丰富。顺服国家的制度,秉公守法,尊敬君王是爱国的一种表现。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,会尊敬君王,顺服国家的制度,秉公守法,保护国家和同胞的利益。正如彼得所言,“你们为主的缘故,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,或是在上的君王,或是君王所派、罚恶赏善的臣宰。”因着顺服基督,基督徒顺服国家的法律,顺服在上的君王。

对故乡的爱,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其生活方式的爱,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我们生活的土地孕育了我们的语言、文化、习惯等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无论走多远,不变的乡音,回到家乡一定要吃的那碗面,那碗粉,都在诉说着我们内心的爱。C.S.路易斯在《四种爱》中指出,爱国是一种特定的对待本国历史的态度,是一种建立在辉煌历史上的爱国情感。这样的爱国情感中有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面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灿烂悠久的文明。我们诵读经典时,由衷地钦佩古人的智慧。

丁光训主教在1984年访问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所做的演讲中指出,真正的爱国主义会为民族的落后和蒙受的耻辱而忧伤,为祖国人民的解放和成就而欢乐。正如被掳异邦的以色列人坐在巴比伦的河边所唱的诗篇,“耶路撒冷啊,我若忘记你,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。我若不记念你,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,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。”(诗137:5-6)他们为自己的民族、国家痛苦哀伤,这样的爱国之情真挚且坚定。而当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祖国时,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他们高喊着,“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,我们就欢喜。耶和华啊,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,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。流泪撒种的,必欢呼收割。”(诗126:3-5)

赵紫宸先生指出,基督徒的国家思想与其教会思想有密切的关系。所以说,中国基督徒国家思想的发达,即是其教会意识渐为深刻的标志。当中国的广大基督徒积极探索、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,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,也表明中国基督徒的教会意识逐渐深刻。从这样的角度讲,热爱我们的祖国,也是爱教会的一种表现。

生于河南许昌的高金城牧师,少年时在乡间的教堂做勤杂工,后来进入教学学校学习,并成为基督徒。他在开封的内地会福音医院学习五年,成为正式医生。1917年,甘肃兰州的一所教会医院因人手紧缺,便向河南教会求援。河南基督教内地会推荐了高金城,他欣然应邀。高金城牧师先在兰州教会医院工作,继而西行到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、酒泉等地,创设福音堂医院,为缺医少药的百姓带去关怀和医治,并且常常分文不收。1937年春,渡河西征的红西路军,在河西遭强敌围攻,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,七千多人壮烈牺牲,九千多人被俘(其中五千六百多人惨遭杀害,四千人左右经营救回到延安),还有数以千计的伤病员、失散人员流落河西、青海等地。党中央指示组织力量进行营救。思想进步、社会基础较好,医术精湛的高金城牧师接受共产党的委托,营救红军。他以福音堂医院为据点,全面开展营救工作。在他的努力下,200多名红军被转移到延安。营救红军的事情最终被敌人发现,高金城被斩断四肢后活埋。因着信仰的缘故,他奉献自己,成为牧师;为了教会事工的需要,他前往甘肃,救死扶伤;为了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,他抛头颅,洒热血。高金城牧师,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“爱国爱教 荣神益人”的动人乐章。

在郑州教会牧会多年的吴惠民牧师,1942年担任郑州国际救济会的委员,兼“难童学校”和圣德中学的校长。在此期间,他下决心要把学校办好。但是,好景不长,1944年4月中旬,日军第二次入侵郑州。1944年4月18日,在敌机盘旋、大炮轰炸的情况下,吴惠民校长带领八百余名师生从郑州出发,集体徒步西迁,一路辗转,最终逃到陕西宝鸡的王堡村。吴校长历尽千辛万苦,终使几百名师生免遭日寇的蹂躏,并且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,坚持为学生创造条件,在王堡村继续办学,谱写了一支伟大的抗日救亡之歌,基督信仰成为他们西迁路上的重要支撑。吴校长曾提及:“没有神的大能,我是无能为力带领师生们安全到达后方的。”1994年4月18日,吴校长在“两校”抗日流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:“在祖国危难之际,我能有勇气,不畏艰难,不怕牺牲,愿与大家同奔抗日的流亡征途,正是由于我完全倚靠所信的真神。他处处引导,处处看顾,处处保佑,才使我们在流亡途中,屡度险关,屡脱险境。故此,所有颂赞、荣耀都应归于至高的真神主耶稣基督。”对神的信靠,使他更有勇气与信心承担起社会使命,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代,竭力挽救中原数百名苦难儿童和青年。

作为一个信仰群体,基督教会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面前?彼得的教导提醒我们,基督徒应当品行端庄,敬畏神,尊敬众人,亲爱弟兄,尊敬君王,在社会中树立起教会的美好形象。其实概括起来,正是符合我们的主题“爱国爱教 荣神益人”。作为基督徒,我们要有家国情怀与教会意识,将教会、国家、同胞常常放在我们的祈祷当中,以仁慈和善良的胸怀去做一个受人敬重的公民,用基督的爱去关爱邻舍,扶贫济弱。敬畏神,尊敬众人,奉公守法,爱国爱教。



(作者现工作于河南省基督教两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