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
与他人友好地相遇
2014-07-28 供稿:伏丽莎
A+
A-

  经文:约4:1-30

  《约翰福音》4章1至30节记载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——“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。”这个故事讲的是耶稣离开犹太,前往加利利,正午时来到撒玛利亚,坐在古老的雅各井旁休息,他的门徒去买食物了。这时,来了一个撒玛利亚妇人,与耶稣相遇了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故事,让我们先一起回到耶稣生活的年代。在公元一世纪初时,这是一场不太可能发生的奇遇——拉比与妇人的相遇、不同民族成员的相遇、在信仰上持不同观点者的相遇、至圣者与世人的相遇。这次相遇突破了性别、民族、观念、圣俗的隔阂,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,成就了上帝和睦的旨意,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友好相遇。

  一、那是拉比与妇人的相遇
  耶稣是犹太男人,一般犹太男人是轻看妇女的,他们在祷告的时候会为了自己不是妇人而献上感谢;耶稣是犹太拉比,犹太拉比绝不会在公开场合与妇人讲话,他们认为妇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弱势群体。但与耶稣在雅各井旁相遇的,正是一位妇人。耶稣不仅与她友好交谈,还为她解决问题,消除苦闷。其实,这个故事只是耶稣关顾当时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。据福音书记载,耶稣在世约33年,行走于百姓中间,他亲切友善地对待妇女,他亲手触摸大麻风病人,他与税吏言谈坐食,他让儿童欢乐绕膝,他医治病人、关顾穷人,使被掳的得释放,瞎眼的得看见,受压制的得自由(路4:18)。每一个人他都爱护,弱小者更得他的关注。他甚至宣称:“人子来,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,乃是要服侍人”(可10:45)。

 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友好相遇,突破了那个时代性别的隔阂,传递着关爱与包容的信息,使我们晓得不可轻看小子中最小的一个(太18:10),倒要热心公益,慈惠众人,积极地参与和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。

  二、那是两个不同民族成员的相遇
  巴勒斯坦由南到北长不过75公里,但在耶稣的时代,这里被划分成三个区域:南部犹太、中间撒玛利亚、北方加利利。其中撒玛利亚人比较特殊,他们是犹太人与其它国家民族通婚的混血后代。犹太人因此而唾弃他们,不承认与他们是同一个民族,也不允许与他们通婚。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甚至还发动过战争。狭隘的民族主义使这两个民族互相仇恨了几百年。但耶稣为我们降生了,他名称为和平的君(赛9:6),他也确实以自己的言行显明上帝向人怀着赐平安的意念(耶29:11),并不拘那人是犹太人或别的民族(罗10:12)。那些与耶稣相遇过的撒玛利亚人、迦南人、罗马人、格拉森人等不同民族的人,无一没得到耶稣的帮助,无一没感受到上帝的慈爱。

 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友好相遇,突破了那个时代民族的隔阂,传递着理解与和平的信息,使我们晓得不可因忿怒惹动刀剑(伯19:29),倒要记得“耶和华善待万民”(诗145:9),要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进一步促进民族的团结、融合和共同发展。

  三、那是两个在信仰上持不同观点者的相遇
  撒玛利亚人曾经想为犹太人建圣殿效力,被犹太人拒绝后就在基利心山上建了一座圣殿与之对抗,由此引发了他们在信仰上的决裂。之后的数百年间,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冲突不断,在一场又一场所谓的“圣战”中,双方都抛弃了宗教善良的道德底线,彼此间的仇恨与隔阂,在杀戮中不断攀升。撒玛利亚妇人的信仰迷惑是:“我们的祖宗在这基利心山上礼拜,你们倒说,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。”(约4:20)两个不同的敬拜中心,该在哪里找到上帝呢?两种不同的信仰方式,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呢?耶稣回答说:“你们拜父,也不在这山上,也不在耶路撒冷。”“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。”(约4:21、23) 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人为对立的日子应该结束,有关哪个圣殿更好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。那真正寻找上帝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、地点、国家、民族遇见上帝。耶稣宣告说:崇拜的真谛是用敬虔的心诚实地遵行上帝的旨意。而上帝的旨意,正是要在耶稣基督里与每一个人友好相遇、也让人们彼此和谐相处,因为“上帝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”!(林前7:15)

 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友好相遇,突破了那个时代不同信仰观点间的隔阂,传递着真正属灵崇拜的信息,使我们晓得不可因观念的不同嫉妒纷争,倒要明了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(徒10:35),在不同信仰观念之间要展开对话而不要对抗,要彼此尊重而不要排他,要共建文明,共享和谐。

  四、那是至圣者与世人的相遇
  在犹太人的概念里,拉比是犹太道德与传统的维护者,是圣人。耶稣不单是拉比,更是弥赛亚,是至圣者。而这个妇人却声名狼藉。她因此被同城的人排斥,只能在正午最热的时候,独自行走1里半多的路程,到城外的古井来打水。但就在这里,就在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孤苦生活中,耶稣与她相遇了,又倦又渴的上帝之子以谦卑的姿态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,最神圣的上帝之子带着无比的同情倾听一个世俗之中伤心的声音。这正是保罗所教导的:“ 难道上帝只作犹太人的上帝吗?不也是作外邦人的上帝吗?是的,也作外邦人的上帝。”(罗3:29)至圣者尚且以如此友好的姿态与世人相遇,何况我们这些蒙受大恩的人呢?岂不更应该将上帝的恩典显明在世上吗?

 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友好相遇,突破了那个时代圣洁与世俗的隔阂,传递着尊重与接纳的信息,使我们晓得不可以自己的标准批评衡量,倒要明白基督的心意是要我们“尊敬众人”(彼前2:17),不但要与同胞们和平共处,更要与他们相交相融,共建美好家园。

 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相遇了,耶稣与我们相遇了。他带着友好,带着福音,“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……成就了和睦”(弗2:14-15)。诚然,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特殊的处境,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传统与习俗,每一个个体也都有他的喜好和憎恶。但是,我们在地上共同的心愿是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。要达成这个心愿,与他人友好相处实在是一个美好的途径。我们只有效法耶稣,学会相互尊重、理解,去打破一切偏见和人为对立,与他人友好地相遇,才能明白何为上帝“长阔高深”的大爱,才能真正地成为这世上的光和盐。

  上帝会祝福我们,赐给我们属天的智慧,与他人友好地相遇,成就天父和平的旨意,构建圆融和谐的社会。

(作者系上海市基督教会牧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