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动态 本会动态
做一个有灵魂、有负担的文字侍奉者
2016-09-27 收藏 报道:王冬昀 摄影:吴新望
A+
A-

  文字事工,其广度可达一切可以识字的人,其深度可及世世代代,做好文字事工是今日教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。金秋时节,《天风》特约撰稿人、中国基督教网站通讯员聚集上海参加写作培训与研讨,在学习与交流中互相砥砺,一起成长。


  2016年9月22日至23日,《天风》特约撰稿人、中国基督教网站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在沪举办。来自全国各地的《天风》特约撰稿人、中国基督教网站通讯员、基督教全国两会同工等近六十人参加了培训。

  22日上午,在培训前的灵修中,华东神学院的林玉解牧师以“在学与问中求成长”为题证道,劝勉基督徒要追求灵性的成长、智慧的成长以及身量的成长,多问多思考,在谦卑的学与问中不断进步,如同耶稣那样,“智慧和身量,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,都一齐增长”。

  之后,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宗守云教授作了题为“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字能力提升”的讲座。他提出,写作的价值在于显明世界的秩序、表达言者的心声、延伸沟通的渠道、缩小文白的差距;教会的文字侍奉者要有神学基础、百科基础以及语文基础,要有问题意识、探究意识和表达意识。宗教授又具体讲解了写作的方法、不同文体的特色与要求等。宗教授将语言学知识与信仰结合,给与会者呈上了一堂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精彩讲座。

  22日下午,5位演讲者作了主题分享。黄幸平提出,文字服侍需要贴近基督,写出信望爱;要贴近自然,托物言志,借景抒情;要贴近现实,为教会、为社会抒写。张远来比较了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对新媒体的把握, 指出教会要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新技术,调整观念,与时俱进;教会的文字也要“接地气”,宗教语言不能太远离社会语言。陈志华以“堂会牧养中的文字工作思考”为题,分析了堂会牧养中文字工作的载体和途径、意义和作用、挑战和难处。蒿志强在书面演讲稿中强调,教会文学需要追求宗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双赢,做到亦圣亦俗,兼修别样。李世峥的书面演讲稿以“‘互联网+’时代的文字事工”为题,分析了新时代教会文字事工的挑战、机遇和出路,提出可以利用《天风》的品牌效应搭建文字传播的平台,并在增加音频、视频等文字传播的载体上作更多探索。

 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环节中,《天风》特约撰稿人、中国基督教网站通讯员分成两组进行讨论。《天风》的特约撰稿人表达了自己对《天风》的热爱以及为上帝而写的心志,并为办好《天风》杂志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与会者提出,可以利用《天风》的平台建立一个文字侍奉团队,同时可以把网络平台做大,扩大影响力。文字侍奉者要增加自己在神学、文化、时事上的见识;可以多写一些揭示、回应教会生态的文章,替信徒代言;作为文字侍奉者,要有洁净文化市场的使命感;要突破局限,与社会有更多接触,用社会化的语言把基督教信仰讲出来,扩大受众面;文章要与社会时事结合,紧扣时事发出基督教的声音,等等。希望《天风》能吹出一股清风,成为牧者与信徒的良师益友。

  各地通讯员就怎样写好新闻稿件、如何共同办好网站等话题展开探讨。讨论中反复强调了三个“必须”,即通讯稿必须要突出教会特色,必须突出本省特色,必须有重点、有亮点。此外,通讯员也切实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,希望基督教全国两会能出台相关的通讯员规范和培训教程,并及时更新通讯员的通讯录等。分组讨论让通讯员更好了解了今后工作的方向,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,适当对新闻稿件进行策划,保证新闻的即时性,以及更高效地与基督教全国两会进行沟通交流,等等。


  23日上午,《天风》主编、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单渭祥牧师就《天风》和网站的稿件写作作了演讲。单牧师具体分析了目前《天风》遇到的困难、《天风》稿件以及网站新闻稿所存在的问题,并详细介绍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要点。单牧师介绍了《天风》需要怎样的稿件,例如对教会方向性重大问题的舆论引导、探索;介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督徒人物;反映信徒心声,探讨信徒最关心议论较多、意见较大的问题;关注社会新动向和现象,对各类重大事件做出神学性回应,引导信徒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正面的思考;介绍教会在基督教两会体制下的管理教会的成熟经验,等等。单牧师希望,与会者能够成为有灵魂、有负担的文字侍奉者,成为中国教会前进方向的引导者、教会舆情的守望者。

  之后,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阚保平牧师作了总结讲话。阚牧师指出,教会的文字侍奉者要利用好《天风》的平台,要意识到《天风》的导向性作用,通过文字更多发挥积极作用,从正面引导信徒;要多学习、多增加自己的修养,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文章中去。在培训的最后,阚牧师和单牧师向优秀撰稿人、优秀通讯员颁发了奖状和奖金。


  在一天半的培训中,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字侍奉者聚集在一起学习、交流、思考、进步,碰撞出思想的火花,坚定了文字侍奉的心志,获益良多。在新媒体时代,教会文字事工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,中国教会需要更多能为教会、为信徒发声的“好声音”,需要更多愿意献身于文字,有灵魂、有负担的文字侍奉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