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场所简介
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,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西五马路615号,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(1886),由英国傅多玛牧师到长春创建。1893年英国牧师纪礼备在此修建牧师府,创办教会医院(今长春市妇产科医院)。新中国成立后,教会响应中国基督教发起的“三自”革新爱国运动的号召,摆脱了外国差会的控制,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,长春市基督教各宗派开始在西五马路基督教堂联合礼拜。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牧师与本堂服侍人员在改建前的教堂合影
1980年长春市对教堂进行了修缮,1996年、2010年该教堂进行了较大改建。改建后教堂面积5100平方米,可容纳信教群众5000余人,是吉林省目前容纳信徒最多的一座基督教堂。
改建后的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内景
(二)主要事迹
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的爱国事迹主要反映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,以西五马路教堂的第15位中国传道人、曾任吉林省基督教两会两届主席、会长的徐堂清牧师的爱国事迹最为突出、最具代表性。由于徐棠清牧师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卓越贡献,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,骨灰安放在“长春烈士公墓”。
倾全力支持抗战。抗日战争时期,基督教教会这个特殊的场所临时成为许多共产党人的避险港,许多基督徒都勇敢地站出来,支持、帮助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抗日战争。这一时期,徐棠清牧师任哈尔滨松江基督教区会会长,在哈尔滨的基督教会学校保护和救护了众多中国共产党的干部,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大批重要的后备干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。如原哈尔滨地委书记高德义就是在徐棠清的帮助下,被送到沈阳三育学校(基督教学校)学习,掩护了其革命党人的身份,有效地保护了其人身安全。
为了革命的需要,徐棠清牧师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,换成粮食作为地下党的供给。为了给地下党供应和输送充足的粮食,他把患病的小女儿撇在家中,当他抽出时间想回家照顾小女儿时,小女儿已饿死在家中。他用家中的财产和小女儿的生命,换来了无数革命党人的安全,这种无私的爱国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,当时许多人都称颂他为“革命的牧师、正义的牧师”。
为解放长春贡献力量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,推翻了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。这一时期是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关键时期,作为基督教界的爱国人士,徐棠清牧师为解放长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在长春保卫战时期,为了国家利益,为了民族解放事业,徐棠清挺身而出,把长春市陕西路的牧师府当作地下党的联络处和接待处,借着教会牧师府这个特殊之地,保护了许多中共地下党人的人身安全。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家里存放共产党的进步书刊、马列著作和革命传单,并多次用家中仅有的口粮、药品救助党的地下工作者。曾有地下党评价说:“基督教堂成了解放军的红色兵站。”
徐棠清还努力同国民党军法处处长建立关系,把自己积攒的粮食存放在军法处处长家里,以此借口经常和消息灵通的军法处长接触了解国民党军队动态,为地下党提供情报来源。长春围城时,解放军独九师为了加强对国民党守军的政治攻势,打算在前沿阵地上安装高音喇叭,准备安装一台柴油发电机。为了把准备好的物资安全运出国民党的哨卡,徐棠清的妻子带着五个孩子打扮成难民,把柴油发电机的零件放在手推车上,再堆放一些破被褥,由此出了国民党的哨卡。他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多次前往解放区递交国民党重要文件,并通过长春大学与地委保持联系,理应外合,极大限度地减少了解放战争中的人员伤亡。他屡次冒险为解放区运送电台等通讯设备和医药用品,为长春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他曾说过“虽然知道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冒着死亡的危险,但是为了胜利与和平,即使牺牲了也无怨无悔,这是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,这种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具有的。”
宣传支援抗美援朝。这一时期,徐棠清牧师在长春率先成立了基督教抗美援朝革新委员会,(中国最早成立的三自爱国组织之一,后改名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),并举办学习班。他亲自任教,热情颂扬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,是保家卫国的战争,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世界历史上最勇敢、最伟大的军队,鼓励基督徒要保家卫国,积极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,同时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,激发了广大基督徒的爱国热情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随后,长春市基督教革新委员会又成立了爱国工作部,由苏赛光和朱华林等爱国信徒负责开展工作,组织广大基督教徒召开爱国奉献大会,为抗美援朝战场积极捐款捐物。徐棠清牧师鼓励年轻的基督徒说:“为了正义与和平,基督教徒要积极参军,用实际行动表达基督教徒的爱国热情。”当时,约有280名基督徒报名参加志愿军,基督教护士学校100余名学员中有50人参军,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着抗美援朝战争。
以徐棠清牧师为首的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会,汇聚了苏赛光、朱华林、韩树棠等一大批爱国爱教的基督教人士,他们尽其所能支持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,充分体现了他们与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爱国情怀。同时他们改革教会,积极开展“三自”爱国运动,将教会引领到“自治、自养、自传”的正确轨道,及时彻底地割断了教会与帝国主义的联系,为基督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按立牧师圣职合影留念(左三为徐棠清牧师)
新中国成立后,徐棠清牧师多次拒绝国家给予他的任何待遇和奖励(此间,国家要给他在政府安排工作或给他儿女安排工作等,他都婉言谢绝)。
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以徐棠清牧师为首的一批基督教爱国人士为了和平与正义抛头颅、洒热血,用实际行动将基督徒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,把基督徒特有的爱奉献给了那个时代,谱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。他们的爱国事迹将激励基督教信徒在爱国爱教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。